2025年4月29日 星期二

[電影] Conclave 秘密會議 (2024)

因為最近教宗過世又被提起的一部片子,劇情的背景就是教宗過世,新任教宗由樞機主教在秘密會議中選舉。雖說大家因信仰結合,照理來說不應有太多的世俗執念,可天主教做為西方世界保守派的宗教代表,加上畢竟各個主教不是神而是人,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於是這樣一場選舉與各國政治角力無異,充滿了鬥爭與算計。

幾位領先的候選人代表了進步派與保守派的鬥爭,由於選制的關係,當自己最心儀的候選人無法選上時,就會有類似台灣選舉常見的棄保或是含淚支持的戲碼上演。而挖對手黑歷史的環節更是不可少,要在秘密會議中爆料出來需要多少城府也是讓人讚嘆的。隨著劇情推進,原本看好的候選人落馬,又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一個本來完全不被看好的Benitez選上。

有人批評結尾過於政治正確,轉的生硬好像被迫插入那些DEI的元素。可是我覺得秘密會議不同於迪士尼政治正確的地方是這位新教宗就是由那位一開始就過世的教宗秘密指派作為主教的。過世的教宗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他沒有說話,可是從旁人的評論來看,他是非傳統、包容、博愛且願意身體力行在神的視角中眾人平等的教宗。誰才能承接他的遺志呢?Benitez的特殊,讓自詡進步派的Lawrence都承受不住,可是大家都是神的作品,每個人都是肉體凡胎,誰又有資格批評誰?

2025年4月18日 星期五

[美劇] 絕命律師 第三~六季心得 Better Call Saul S03~S06

終於追完這個絕命毒師的番外篇了!絕命律師雖然節奏上慢了許多,但是烘托角色的用心絲毫不遜色,每個人物都很飽滿,如同真實世界那般,沒有人是完全的好人或是壞人,站在他們立場好像都能同理他們的想法,可是每個人似乎都受內心那一些貪婪、恐懼、仇恨所驅動,常常一步錯步步錯,Nacho、Chuck、Mike、Lalo、Howard乃至於Kim和Jimmy以及後來的Gus都是如此,結局令人唏噓。

我特別喜歡的場景是Nacho死後,Mike特地偷偷去找他的爸爸,或許是同為失去兒子的父親同病相憐,他希望能給對方一點點的慰藉,即使對方不領請。我也非常喜歡在描寫Jimmy與Kim時用的主題曲Somthing Stupid配上精湛的運鏡與構圖,巧妙的把一個明明非常滑頭的角色寫成愛情故事主角,並且讓觀眾揪心。在Kim的身邊,Jimmy能做最好的自己,他願意為了愛情改進自己的投機狡詐,可是在Jimmy身邊,Kim卻成了最壞的自己。她內心深處的小奸小惡展現出來,透過Jimmy的運籌帷幄,造成了無可挽回的傷害。

Kim離開了,Jimmy沉淪,他把Saul發揚光大,其實故事這時就已經接上了Breaking Bad,算是結束了,可是還沒。Jimmy在東窗事發後成了Gene,浪跡天涯沒能讓他改過自新。最後一集,時間線交錯,黑白畫面與彩色畫面轉換,觀眾從Mike的視角、Walt的視角,幾乎要認定Jimmy就是Chuck口中無可救藥的壞胚子,Chuck的回顧似乎證實了一切,他也不負眾望地靠著三寸不爛之舌把各種疊加的刑期砍到七年。但結局反轉了:沒有說教、沒有懺悔哭喊,也許是為了Kim,也許不是,他承認了犯行,接受了超長刑期,囚車上震耳欲聾的"Better Call Saul"是他這些年的成就,帶給他功名利祿,卻也讓他離那個大家覺得有點可愛、頑皮、搞笑、善良的Jimmy越來越遠。他不想做Saul也不想做Gene了,他接受了自己的報應乖乖服刑,也做回了Jimmy。

絕命毒師與絕命律師都是惡人傳,站在觀眾的立場很容易去同情主角的遭遇,可其實在全局上,Hank、Chuck、Howard可能才是好人。可就像開頭說的,好人有好人內心的魔障,壞人有壞人的因果,這也是這部劇最迷人之處。

相關閱讀:

[美劇] 絕命律師 第一、二季心得 Better Call Saul S01~S02

[美劇] Breaking Bad S01~S02 絕命毒師一二季心得

[美劇] Breaking Bad S03 絕命毒師 第三季 心得

[美劇] Breaking Bad S04~S05 絕命毒師 第四、五季心得

2025年3月13日 星期四

[電影] Anora (2024)

因為看到這部片得了很多獎,所以期望有點高,不過最後結束是有些失望的。看到有人評價說Anora雅俗共賞,我承認比起藝術、設計、配音等,我最在意的還是劇情,或許我就是在俗的那一邊吧,可是必須說劇情的走向其實算是意料之中。富家公子與風塵女子的戀情能有什麼結局?Ani與男二Igor的糾葛也在許多伏筆與鋪墊中展現,似乎沒有很大的意外。

當然,我喜歡的部分是Anora對階級刻劃的細膩,富二代的放縱、Ani作為底層女子的掙扎、俄羅斯寡頭父母如何高高在上,而為他們工作的神父、保鑣如何唯唯諾諾在整個故事中展現的淋漓盡致。此外,這部片喜歡運用多人同時講話、甚至罵髒話吵成一團、乍看混亂的場面,實則帶點搞笑也象徵著彼此雞同鴨講、不在同一個階級與頻道上。另外一個我很喜歡的點是Ani雖然出身階級卑微,但沒有那種悲情,反而帶有美式自信勇敢,不論是展現在與同事老闆的互動,或是與Ivan的關係上。

片尾的部分是許多人評價最高的部分,Ani從一個習慣肉體與金錢交易的風塵女子在遇到Ivan後漸漸打開心房,甚至動了真情,然而卻逃不過最陳腔濫調的負心劇情,麻雀無法變鳳凰,卻意外結識了Igor。原本她以為Igor就像其他貪圖她美色的男人那般,但當她發現Igor對她真心時徹底破防。這裡有很多詮釋的方式,也可以說成是:最終這世界沒有什麼階級跳躍。

2025年2月24日 星期一

[食記] Kin Khao 舊金山泰式平價米其林摘星

搬離舊金山後,如果要進城一趟,通常會安排好一系列在名單上許久的活動,當然也少不了美食。這次要來看Jimmy O. Yang,中午訂了這家泰式米其林餐廳。Kin Khao在2024年被評為米其林一星,價格在貴鬆鬆的灣區非常親民,訂位也不是很難。

我們點了五香鴨腿麵、泰式海南雞飯和調酒。我很喜歡五香鴨腿麵,除了香料很用心、麵條軟硬適中不會太爛、鴨肉也醃漬的很入味。海南雞飯則是展現出泰式的創意,不過我自己是覺得泰式的香料加到海南雞飯上怪怪的,雖然不論是飯或是雞肉都很用心,也附上了雞湯,但我還是更喜歡傳統的海南雞飯和湯。另外,他們附的辣醬非常非常辣,真的是沾一點都會被辣到,絕對不能直接倒。

整體而言用餐的氣氛很好,當然服務不比高價位的餐廳,不過好處是也不會有很多星級餐廳那種fine dining的壓力。

Kin Khao

55 Cyril Magnin St, San Francisco, CA 94102

Hours:

11:30–14:00

17:30–21:00


相關閱讀:

[食記] Benoit Paris 米其林摘星

[食記] Bell's 中加州米其林摘星

2024年12月31日 星期二

[隨筆] YOLO 2024


十年前的這一天,我在時代廣場。從中午過後就進場,不能上廁所、只能吃冷貝果,天色很黑、寒風陣陣、人潮洶湧,倒數的每一秒都很漫長。當時的我仰望著廣場上方高樓成功人士吹著暖氣喝著紅酒隔著玻璃窗跨年,發誓自己有一天也要站在那裡。過了好久好久,水晶球終於降落,跨到了2015。接著,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十年轉瞬而逝。

2015年,我進了那個在時代廣場上看的到招牌的公司。菁英氣息與冒牌者症候群伴著我走過一道又一道坎,抵達一個又一個的里程碑。之前看過一個專門輔導申請常春藤名校的機構廣告說會幫孩子"optimize your childhood",量身訂做一個菁英人設的童年。連童年都要最佳化,想必每個人生節點都要吧。這十年,我optimize了嗎?我沒有答案,可十年來秩序、邏輯、成長、突破自我,我想,我至少做的不差。

2024年卻有些不同,回顧這一年,外在上,無論是職稱、薪水還是投資績效都不足掛齒,唯一稱得上是比較重要的事件就是轉到新的全程遠端小組,多了很多經營生活的時間。

因緣際會於公於私重遊了十年前造訪地方,由風城芝加哥開始,再來是大蘋果紐約和花都巴黎,在這兩個舉世公認最迷人的城市,我看了即將停演的Sleep No More,也感受了四年一度奧運前的熱鬧。配著亞洲天團的歌,我追了流星雨,追了萬年一遇的彗星,追了好幾顆米其林星星,還在2024倒數三天追到了巨星的演唱會。從上個太陽黑子活躍週期就開始追極光的我,在這個極光大爆發的一年年末再度目睹了歐若拉女神的裙擺搖搖,甚至追到了夢寐以求的野生北極熊。

自由、不羈、創造、放飛自我,這算是最佳化的一年嗎?如今的我,又站在哪裡呢?

敝司早已搬離舊址,今年重遊紐約時,我去參觀了新辦公樓,美輪美奐又高又新又大宛如美國影集場景,可惜我卻再也沒有機會,走進那個當年時代廣場前、掛著閃白光舊招牌的辦公室。今年聖誕假期回到台灣,探訪生病住院的親人,在病床前,我突然就在想,到底什麼才是最佳化的童年?什麼才是最佳化的人生?又為什麼要追求最佳化?

無論人設為何,無論菁英與平凡,無論是否最佳化,童年就是人生的一部份。Childhood is a part of life. Every moment is a part of life and you only live once. 

2024年12月13日 星期五

[美劇] 絕命律師 第一、二季心得 Better Call Saul S01~S02

看完絕命毒師好久,終於開始追這部劇的前傳。前傳困難的地方是許多角色的結局、個性已經固定,需要符合後續發展又需要開創新局不能落於窠臼。主角Saul(Jimmy)在絕命毒師裡面展現出亦正亦邪、圓滑成熟,混跡於黑白兩道之間、靈活又不擇手段的形象,而前傳裡就是去梳理是什麼傳奇的經歷造就了他。

前兩季著重描寫他與哥哥Chuck的矛盾:哥哥是個從小品學兼優、長大後理所當然成了學院派的律師,而他則是從小不學好混跡江湖,一直到後來才勉強與律師擦邊。哥哥恨鐵不成鋼,卻也小心眼,造就兩人之間的衝突不斷升級。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絕命毒師或是律師,都是惡人傳,也就是說站在主角的立場,很容易把Hank或是Chuck當作是壞人,但如果用上帝視角,他們卻也有正直良善的一面。

另一條主線,描寫的是絕命毒師裡面同樣非常有人格魅力的毒梟保鑣Mike的心路歷程。Mike過去在警界,一開始的動機是為子報仇以及養育孫女,卻在與毒梟的糾葛中越陷越深。對比Jimmy總是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身手矯健的Mike畫面總是和武打有關,看著Mike收拾一個又一個的壞人相當過癮,也跟著Mike的視角,走向他事業的下一個高峰。

整體而言,Better Call Saul的步調是不快,可是也正是這樣的步調,讓張力拉到最高。我喜歡的一段是Kim要單飛時,與老闆Howard對談,老闆從以為她要跳槽到驚訝她的單飛,最後選擇祝福,甚至用免除學貸來表達肯定。氣氛透過演員的表情、動作,烘托、轉換,非常讓人動容。

導演編劇非常有耐心花時間鋪墊講故事,但也不會過於冗長,該弔胃口的時候毫不手軟,但該解釋情節時也能確保訊息完整傳達又不過度拖戲,展現老練的敘事功力。


相關閱讀:

[美劇] Breaking Bad S01~S02 絕命毒師一二季心得

[美劇] Breaking Bad S03 絕命毒師 第三季 心得

[美劇] Breaking Bad S04~S05 絕命毒師 第四、五季心得

2024年11月11日 星期一

[旅行] 夢土之濱 雪國熊鄉 Churchill, MB, Canada Oct. 26 - Nov. 2, 2024

北極之王、陸地上最大的食肉北極熊,因為全球暖化正急遽減少,其中又以最分布最南端的哈德遜灣北極熊受到的衝擊最大。這群北極熊在餓了一個夏天後,十月中至十一月中會聚集在哈德遜灣附近的邱吉爾小鎮(Churchill)等待一年一度的海冰,開啟冬天的捕獵。北極熊是離群索居的動物,要在廣袤的北冰洋找到北極熊無異於海底撈針,但Churchill特殊的地理位置讓他成為北極熊每年遷徙的固定路線,也成了全世界最容易看到熊的北極熊之都,即使這裡的緯度跟蘇格蘭差不多,還遠遠不到極圈。

所謂的容易,都是相對,因為比起一般的旅行,很不容易。Churchill是個人口只有九百人的小鎮,而每年過境的熊就有超過六百隻。這裡沒有對外聯絡公路,要抵達只有火車和飛機兩個選項。一般行程都會安排先到最近的大城市Winnipeg一兩天,再從Winnipeg到Churchill。搭火車需要兩天兩夜(可以開車到Thomson搭火車會更近),而搭飛機只有Calm Air一家選擇,兩個小時航程在旺季動輒破千美金,還可能因為氣候因素誤點,因此如果選擇報名團體行程,通常會搭包機。搭包機的好處不但時間比較彈性,還不用check in,任何東西都能隨身攜帶。Winnipeg是個安全低調的北美城市,我們在那邊待了兩天,看了人權博物館還吃了不少好菜。Winnipeg動物園有北極熊,我們團員有人擔心看不到北極熊提前去參觀。


是的,即使花了大錢,還是有可能看不到,這就是野生北極熊迷人之處。去之前,我人生沒有如此頻繁刷氣象預報過,尤其在看到10/30/2024那天會刮六級強陣風,每天都很忐忑會無功而返。還好我們得到了幸運之神眷顧,北極熊不畏大風的出現,甚至一度從苔原車的四面八方湧出,讓人不知道要往哪看。苔原車是一種特殊改造的大車,輪胎就比人高,能在荒涼的動土上運行,車子後面還有個大陽台方便觀熊。觀熊大家一般都想要捕捉的場景有兩種:1) 母熊帶著小熊,萌樣讓人融化 2) 兩隻公熊 sparring (小打小鬧、順便墊墊對方斤兩)。其餘熊走路、熊睡覺都算是常見,當然還有熊靠近車子攀上來,真的是可遇不可求。我們看見了不少母子熊,也看到數隻公熊對峙(沒有打起來),也有看見熊非常靠近車子但只有看到熊去攀別台車。

觀熊最佳的方式就是搭苔原車(Tundra Buggy)。一般的車雖然也能在Churchill周遭觀熊,但是熊大部分都集中在苔原,而只有三家公司有特製的苔原車能夠開上這個凹凸不平又有冰的地形。這次參加的是Frontiers North,是最大的公司,路線最好,我們也如願看到很多熊。我們報的是經典行程,包含兩天看熊、兩天小鎮觀光以及包機、住宿與三餐。行程安排得很不錯,吃得很飽也住得很舒適,唯一的缺點就是當初導遊說晚上極光出現會帶大家出去,結果導遊當天睡死,還好我緊盯著直播,在極光出來時到民宿門口看。Churchill小鎮非常小,但是在熊季時非常危險,隨時都可能有熊出沒,因此絕對不能自己出去亂晃,尤其是晚上。我只敢在主街跟民宿、餐廳等地移動。這裡有獨步全球的北極熊監獄,把屢次騷擾的北極熊關禁閉再野放得遠遠的,而且到處都有小心熊的告示,我們到的當天還在市區看到北極熊留在雪上的腳印,實在不能拿自己的安全開玩笑。這裡基本夜不閉戶、車子不上鎖,為的就是當遇到熊的時候可以趕緊逃生。

前面提到的路線其實指的是公司的Tundra Lodge地點。Tundra Lodge是類似車廂改裝的民宿,讓遊客可以直接住在裡面,24小時看熊,晚上也能直接看極光。不過要住在Tundra Lodge非常貴(畢竟要把物資運到苔原上),而且是上下舖宿舍住宿。我們這次的經典行程是住在鎮上民宿,搭車到苔原看熊。


這次看熊做了不少research,除了我們這家旅行社,其他兩家有苔原車的公司分別是Great White Bear Tours和Lazy Bear Expeditions。如果想要自由行,我後來找到一家中國人開的民宿+自由行也是省錢的好選擇 (微信 Triplecubs)。看熊的行程需要至少半年到一年前預定,畢竟小鎮太小旺季湧進這麼多遊客所有餐廳民宿一下就客滿了,因此也建議要買旅遊保險,以免需要取消。

最後,我想說,為什麼要看北極熊?很多人對於旅遊的態度是「等以後老了有錢有閒」或是「現在沒空,以後再說」。然而多年旅遊經驗告訴我,有些事現在不做、有些地方現在不去,就永遠沒機會了。許多熱門的目的地,相信過了數十年還是會一樣熱門。但北極熊不同。Churchill附近的北極熊每一年都在減少,全球暖化不是什麼抽象的概念。北極熊在岸上多待的一天都意味著牠們離死亡更進一步,就連Churchill居民都說可能過幾年他們就不能再靠觀光收入了。

旅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我希望,能在牠們從地球上消失以前,靜靜地、好好地,看看這美麗的生命。


相關閱讀:

[旅行] Dec. 25 ~ Dec. 30, 2019 Yellowknife Aurora Chasing 黃刀鎮的追光者與歐若拉